1. 重视心法
大家好,欢迎来到今天的冥想教学课程。通过前面的学习,相信大家已经对内在有了基本认识。今天我们要谈谈练习的心法。
练习心法,就是练习的动机、目的和初心。它虽然不是具体的行动,却能决定每一个行动的方向和效果。就像一个人走在茂密的森林中,很容易被各种岔路和障碍迷惑。而正确的心法就像指南针一样,能帮你在迷雾中找到正确的方向,避免在各种错误认知中徘徊,最终抵达练习的真正目标。
"我这次练习就是为了干掉思想念头"
"我这次练习只要扣指头有感觉就行了,其他无所谓"
很多人会把重点放在方法上而忽视心法,这是一个误区。就像两个小朋友,一个热爱学习,一个排斥学习,即便在同一个课堂上,学习效果也会天差地别。心法可以很好的降低练习目标,让练习更加容易达到,从而让练习更加容易坚持。
所以一定要重视心法。它虽然不是具体的行动,却比任何行动都更为重要。《道德经》全篇讲的都是心法,因为正确的练习思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2. 认知偏差
"我可以控制我的思想"- 这是练习中最常出现的认知偏差。
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,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形成"捷径思维"。这是因为大脑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海量信息,为了提高效率,往往会基于有限的经验快速做出判断。这种机制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- 比如看到蛇形物体立即躲避,这种快速反应帮助我们的祖先在危险环境中生存下来。
但在现代社会,这种思维方式却常常导致偏见和刻板印象。神经科学研究表明,我们的大脑会将相似的经验归类储存,形成"神经通路"。一旦某个通路被反复使用,就会变得异常顺畅,以至于在遇到类似情况时,大脑会不假思索地启用这条路径,而忽视其他可能性。
让我们来看几个常见的认知偏差例子:
- "年轻人一定精力充沛" - 实际上年轻人也可能因为生活压力,又或者生活习惯,而疲惫不堪
- "老年人一定行动迟缓" - 很多老年人保持着良好的运动习惯,身体素质不输年轻人
- "女性更细心" - 性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性格特征
- "富人都很傲慢" - 经济条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品格
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"确认偏差"(Confirmation Bias)。这是一种倾向性思维模式,人们会倾向于寻找、解释和记住那些能够支持自己已有信念的信息,而忽视或排斥与自己观点相反的证据。这种偏差会让我们陷入"自我确认"的循环,不断强化原有的想法和判断,使得错误认知难以纠正。
在冥想练习中,最常见的认知偏差就是我可以控制我的思想,我可以让他停下来,只要我不断努力,我就可以做到。这不仅将练习带到了错误的道路上,还可能让你陷入焦虑和压力之中,最终怀疑练习,放弃练习。
有趣的是,即便我们意识到这些偏差的存在,也很难完全避免。这是因为形成偏见的神经通路和意识到偏见的神经通路是分开的。就像开车时,我们可能意识到自己在走神,但这个意识本身并不能立即阻止走神。这也是为什么单纯的说教很难改变人的认知模式,必须通过持续的练习和觉察才能逐渐调整。
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不是基于现实,而是基于大脑的认知。这些认知要么来自观察,要么来自社会家庭的影响。它们潜移默化地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中,既帮助我们认识现实,也会限制我们认识现实。
改变认知偏差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,也不是这节课就能完成的任务,但是你每一次练习,都会重塑你的认知,让你不断改变,练习本身就拥有改变认知的能力,所以不要害怕认知偏差,这里只是给大家提醒下,大家不要感觉到压力。
3. 放下行动
有趣的是,当你意识到无法控制想法时,可能会想:"我明白了,我不会再试图控制自己的想法了。"但实际上,你会发现自己依然会不由自主地想要控制思想。这是因为思想的产生和想要控制思想的念头都不受我们控制。
那么问题来了:既然都不受控制,我们练习的意义是什么?答案是:觉察内在,引发内在修复。
我们的大脑是由神经链接构成的系统,它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,但这个过程不受意识控制。就像修理设备一样,最大的难点不是如何修理,而是找出问题所在。
我们大脑中存在许多不恰当的习惯,它们会消耗能量或造成伤害。真正的问题在于,我们往往意识不到究竟是哪些习性导致了问题。这时,练习中的"明"就显得尤为重要。在练习中,我们的目标不是解决问题,而是觉察内在的实际状况。当意识到这一点时,大脑就会自发调节,减少有害习性,强化有益习性。但记住,这种改变必须发生在练习当中,因为作为初学者,练习时间不长,大脑修复能力还待激发和强化,所以重心放在练习就好,生活自然而然,不需要在意。
4. 扣指头和感知思想的关系
很多初学者会有一个误解,认为练习"空性"就是要让大脑一片空白 - 要么只感受到扣指头的感觉,要么完全专注于某个方法而没有任何杂念。这种理解是不对的。事实上,如果我们真的处于完全空白的状态(比如开车或走路时大脑一片空白),反而是很危险的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特别强调第六感的重要性,因为通过对比五感的运作方式,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容易理解第六感是如何工作的。
所以正常的练习过程中,你既可以体验到扣指头摩擦的感觉,也可以觉察到走神,思维杂念,晃神等正常生理现象,但是扣指头的感觉会像船锚一样保证你不会长时间被想法带走,就算陷入到某个想法当中,也可以快速拉回来,在练习中,你或许会觉得走神的时间很漫长,但是对比生活中的走神和陷入到想法当中,你的脱出速度其实已经快了很多倍,这其实也在不断强化你的大脑从想法念头中脱离的能力。
所以,冥想练习中的每一种能力,无论是想法的快速平复,又或者是不被想法念头带走,都是在练习中重复了成千上万次,最终形成神经通路,从而形成习惯,最终形成能力。就如同孩子学会走路一样,神经系统得可塑性,决定了这个过程是科学的,可操作的,必然能成功的。
5. 基础知识扩充结束
基础知识的扩充内容到此结束。希望大家能实际练习一段时间,因为对于练习中的具体问题,如果没有实践经验,很多内容是难以真正理解的。就像学做菜一样,光看菜谱是无法避免失误的,实践经验远比理论知识重要得多。希望大家不要成为思想上的巨人,敢想敢做,方能进步
Comments NOTHING